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地球守护神之----袁隆平

    信息发布者:康志强
    2017-10-19 20:15:42    来源:科技日报20171016   转载

    1149.02公斤!袁隆平"超级稻"亩产再创世界纪录

    • A+

    • A-

    2017-10-16 07:30:29阅读 978.3万科技日报

    ▲2017年10月15日,袁隆平亲临测产现场。(图/视觉中国)

    10月15日,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该地区全面无霜期达205天,活动积温达4371.4摄氏度,年降雨量在594.4毫米左右,属轻度盐碱土地。

    ▲临测产现场。(图/视觉中国)

    据了解,测产专家组,由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市农牧局土壤肥料站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该基地种植面积达102亩的“湘两优900”百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测产。专家组在现场考察基础上,随机抽取了3块地进行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实打实收,总收面积3.126亩,三块地亩产分别为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平均亩产1149.02公斤。

    记者连线了在现场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春芳。他介绍,品种整个生育期表现良好,10月5日初步实收测产数据显示,亩穗数19.5万,成穗率78.6%,每穗粒总数304粒,结实率90% ,千粒重25.5克,穗粒数273.6粒,预测亩产理论产量在1357.4公斤。(科技日报)

    >>突破

    袁隆平“敲掉”水稻含镉基因

    《湖南日报》9月25日消息,近日,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袁隆平“敲掉”水稻含镉基因,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这个概念可能不易理解,但是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超级稻”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据湖南日报报道,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绿色种业提出的新要求,农作物的纯净度越发受到关注,特别是在许多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际传播,是育种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

    镉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环境污染元素,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镉以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镍镉电池、颜料以及电镀等制造环节。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高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在人体中积存,会导致软骨症,最严重的还会引发癌症。镉污染危害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1956前后,在日本水俣湾爆发的水俣病。

    因为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镉水平仅次于生菜。可以说,水稻重金属污染类型中,镉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

    有分析认为,假如此次水稻亲本“去镉”成功,那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的粮食的贡献将是空前绝后的。他不仅解决了人类的“吃的饱”问题,还解决了人类的“吃的安全”这一大难题。(中国青年报)

    >>海水稻

    2.8亿亩盐碱地未来将能种庄稼

    不光是水稻亲本去镉技术,9月28日,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又传来另一则喜讯。

    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和金口镇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

    袁隆平在今年的一次主题演讲中曾表示,将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为了使海水杂交稻能够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我本人和本研究中心均十分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017年8月29日,袁隆平来到山东即墨市即发金口农副业基地海水稻试验田察看水稻长势。(图/视觉中国)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盐碱地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

    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巨大,甚至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命运。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如果全球143亿亩盐碱地都能种上海水稻,意义不言而喻!(中国青年报)

    >>感动

    87岁袁隆平飚英文 网友膜拜

    前段时间,87岁的袁隆平院士在社交网络又火了一把。这次被刷屏是因为老先生飚英文向世界介绍超级杂交水稻。

    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了一次演讲。

    刚开场,袁隆平谦虚地说“I speak poor English”(我的英文不好),紧接着他开始了长达20分钟的英文演讲,全程几乎没有停顿和错误。在演讲中,袁隆平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他卓越的科学贡献和精彩的“袁氏英语”赢得了全场掌声!

    ▲袁隆平院士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发言。(图/中国青年网)

    袁隆平在演讲中谈到:

    It is expected that 60% more rice should be produced in 2030 than that in 1995. Currently, 1 ha. for rice production provides food for 27 people. By 2050, 1 ha. will have to support 43 people.

    据估计,2030年全球水稻产量应比1995年增加60%以上才能基本满足人类需求。目前每公顷所产稻谷能养活27人,但到2050年,每公顷所产稻谷必须要养活43人才行。

    If 50% of the conventional rice is replaced by hybrid rice, and estimating on a 2 t/ha yield advantage of hybrid ric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rice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will be increased by another 150 million tons, which can feed 400 million more people each year.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规水稻面积改种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稻谷估算,则全球可增产1.5亿吨粮食,这相当于每年可多养活4亿人。

    这些与杂交水稻有关的数据,恐怕没有谁比袁老更清楚了吧。“用英文介绍杂交水稻,不止是英语要好,还要懂很多专业术语!”有网友在看完袁老的演讲视频后,幽默地点赞:“袁老的谦虚是真谦虚,我的谦虚是真心虚啊。”(央视新闻)

    >>其人

    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袁隆平却依然奔走在田野中,做着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在他令人骄傲的科研成果以及辉煌的荣誉背后,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梦想的故事。

    袁隆平1930年出生。他从小便与父母、兄弟颠沛流离:北平、江西、湖南、重庆。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

    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国务院组织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意识到这是让自己发挥长处的机会,他带领学生科研小组做试验,希望能研究出一种高产的作物。当时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在中国流行,袁隆平就尝试无性嫁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无性杂交不能改变植物的遗传性。

    ▲青年袁隆平。(图/央视新闻)

    1970年,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沼泽里发现了一株完美的雄性不育野稻,40岁的袁隆平惊喜发现这就是他寻找10年之久的目标,并为它起名“野败”。“野败”成为杂交稻的第一个母本,从此杂交水稻登上了中国农业舞台的中心。到今天,那一株幸运之稻,已经演化为覆盖全国农田近60%的后代。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几万株“野败”。跨入80年代,杂交水稻迎来了最辉煌的10年,袁隆平在1981年菲律宾召开的国际水稻研究科研会议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向中国专家袁隆平颁发了1987年科学奖,以表彰他在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图/央视新闻)

    1996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4年后,他的稻种已经能在每亩土地上收获700公斤粮食,轰动世界。2006年,在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十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标志着中国26年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

    袁隆平喜欢说自己是“种田人”。80年代他最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他说:“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向中国骄傲致敬!(央视新闻)

    (综合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